田鹏颖 | 从“中国方案”透视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
从“中国方案”透视习近平
治国理政方法
田鹏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毫无疑问,“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它以史无前例的使命担当,站在了世界历史的制高点,举起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大势、主张世界治理、关切世界未来的共同价值论、共同责任论、共同命运论。
一、“中国方案”支撑世界共同发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个“中国方案”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人类前途和世界命运,致力于以“中国智慧”破解世界协调发展的难题,促进人类包容共进。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2]中国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倡议:“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3]2017年7月初,习近平在德国汉堡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十二次峰会上所谈的“塑造联动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撑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
二、“中国方案”折射人类共同命运
首先“中国方案”的基础——共同价值。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范畴所以合乎逻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所以成为共识,核心在于人类具有价值共识、价值共需、价值共求。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4],包括对子孙后代的价值、对地球环境的价值、对其他生物的价值,等等。正是共同价值让中国梦与世界梦连结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联系更紧密,让人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其次“中国方案”的前提——共同责任。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造人“打造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在“共同”,关键在“打造”。因此,责任共担就合乎逻辑地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向好、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的世界大势,我们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承担着共同的风险”“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5]打造命运共同体,人类必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再次“中国方案”的核心——共同命运。作为“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共同命运”。人类从农业社会,经由工业社会,到“互联网+”时代,不仅价值共同、责任共同,而且命运共同。任何国家——不管发达的、欠发达的,还是发展中的,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对这种无法摆脱的“命运安排”实现一种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和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6],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责任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方案”蛰伏时代共同哲学
首先,共同价值论——守望人类核心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在劳动实践和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7]。人正是由于在某种动力(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共同价值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以及人的类本质所具有的普遍性。马克思从劳动实践维度和社会关系维度解读人的类本质,指出人类在分工劳动中逐渐完善社会关系,产生了互助和协作,从而产生了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是人的类本质在社会实践发展中的必然彰显,人类随着社会发展和实践进步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共同价值,同时,也是人的类本质不断实现和确证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人类本质的守望和观照,从人类共同需要和共同价值出发,谋求世界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提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从而被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们所接受、所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阐释,是马克思人的共同本质思想的新发展,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哲学”的当代叙事方式。
其次,共同责任论——集聚时代发展合力。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8],是推动人类历史车轮不断前行的“合力”。如果我们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对对象、现实、感性”不“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那么历史发展合力论启示我们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德国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9]其意在表明面对全球治理的严峻挑战,人类充分合作、形成合力至关重要。中国始终秉持共同发展、共同担责,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难能可贵的天下情怀,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魅力的充分展现。
再次,共同命运论——昭示世界发展大势。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不仅是价值趋同的总趋势,而且是命运趋同的总趋势。现代“联网+”时代,社会的本质已经不是开放,而是“连接”。“中国方案”正是超越这种抽象界限而对人类共同命运作出的历史性判断,是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承继和创新。马克思说“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10]人类社会有机体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才能使社会有机体呈现勃勃生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强力推进,世界联结更紧密,已经成为“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并且逐渐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孤立存在和发展“中国方案”正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人类命运所给予的哲学思考与回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
[2]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困」人民日报,2017-01-20(1)
[3]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N] 光明日报,2017-O5-16 (3)
[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05 (2)
[5]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 (3)
[6]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 (2)
[7]王军,董祥宾习近平共同价值思想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 :16
[8]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9]习近平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联动增长[N]人民日报, 2017-07-08 (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2
审核:张琳
责任编辑:陈铁迪
图片编辑:赵佳丽
文字编辑:米亚楠、孙鹏伟
往期回顾